明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九,也是今年的除夕。今年没有年三十,而且一直到2029年都不会有年三十。这背后的原因其实与月亮有关。
今年没有年三十是因为腊月是“小月”,只有29天。农历的一个月是根据月亮的圆缺变化来定义的,古人把完全看不见月亮的那一天定为农历初一,称之为“朔”,到了十五左右满月的那天称为“望”。从一个朔到下一个朔的时间平均是29.5306天,因此农历的一个月要么29天,要么30天。月亮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形的,速度时快时慢,导致大小月的出现并不固定。如果腊月赶上小月,那就只有29天,没有大年三十。
实际上,这些年没有大年三十的情况并不少见。从2000年开始,2000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12年、2013年、2016年和2022年都没有大年三十。2025到2029年这五年间,腊月连续是小月,也没有年三十。虽然少见,但这也是正常现象。
传统习俗中规定,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就是除夕。如果没有大年三十,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无论是按二十九的习俗过还是按除夕的习俗过,团圆、祭祖、守岁、挂灯笼、贴春联、吃年夜饭这些活动都必不可少。因此,大家的春联也都该张贴起来了。
春联作为一种源远流长的习俗,其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早在周代,人们就在大门上悬挂桃木板,书写“神荼”和“郁垒”的名字以辟邪驱鬼,这种桃木板被称为“桃符”。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国君孟昶在桃符上题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副春联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到了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称为“春贴纸”或“春联”。明代时期,春联的名称正式确立,并开始在民间普及,成为中国人过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贴春联看似简单,其实有很多讲究。春联通常贴在门的两侧,横批贴在门楣上,要保持平整端正。区分上下联的方法也很简单:看最后一个字的音调。上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仄声(第三声、第四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通常是平声(第一声、第二声)。如果分不清平仄,可以记住上联读起来比较“沉”,下联读起来比较“扬”。传统的贴法是面对大门时,上联贴在右边,下联贴在左边。不过随着书写习惯的变化,现在也可以根据横批的文字方向来决定贴法。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3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