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国产AI模型DeepSeek。这款模型在数学、编程和推理等关键领域表现出色,能够与OpenAI的最强推理模型O1相媲美,但其API调用成本却低了90%-95%,这引发了外网的热烈讨论。1月27日,DeepSeek应用登顶苹果中国地区和美国地区应用商店免费APP下载排行榜,在美区下载榜上超越了ChatGPT。
据报道,DeepSeek-V3仅使用2048块H800 GPU就完成了6710亿参数模型的训练,训练成本仅为557.6万美元,远低于其他顶级模型如GPT-4的10亿美元。之前科技巨头们一直依赖于堆砌算力,而国内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厂商通过算法优化,以更低的成本达到了类似的效果。这一成就让Meta等巨头感到不安,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过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的GPU可能并不划算。此外,如果AI大模型可以通过算法优化实现,对算力的需求将大大降低,这可能会减少对英伟达等公司的需求。
市场因此对以英伟达为首的AI泡沫产生了巨大担忧。自2023年3月14日ChatGPT 4推出以来,纳斯达克指数上涨了近80%,英伟达更是涨了五倍以上,市值从6000亿美元飙升至最高超过3.5万亿美元。美股的上涨主要得益于AI的推动。尽管Deepseek并不是否定AI,反而会加快其应用,但它对算力和英伟达产业链的影响不容忽视。美股盘前英伟达夜盘跌超7%,市值蒸发接近两万亿人民币,纳斯达克期货暴跌2.3%。
然而,Deepseek对算力的利空可能被夸大了。英伟达的跌幅一方面是短期内确实有影响,但更多是由于之前的涨幅过大。回顾历史,第一台计算机ENIAC占地170平方米,重30多吨,造价高达48万美元,每秒只能完成5000次加法运算和400次乘法运算。而现在即使是5000元一台的笔记本电脑,其配置和算力都能轻松超越ENIAC。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价格通常会逐渐下降,这是长期趋势。只有降低成本,应用才能爆发,进而带动新的需求和技术进步。
科技发展最怕的是停滞,而不是进步。无论是O1还是Deepseek,主要还都是文字类大模型。视觉模型、文生视频等多模态大模型才是打开C端应用的关键。目前AI只是刚刚起步,只要通往AGI的道路仍然存在,对算力的担忧就是多余的。现在的文本处理只需要十几到几十个token,而图像和视频处理则需要几万甚至十几万个token,对算力的需求不在一个量级。
在算力封锁阶段性无效的情况下,美国面临抉择:封锁无用且可能被我们的大模型占领市场,不如放开限制;但如果AI确实是工业革命级别的技术,美国肯定不想我们超过它,可能会彻底锁死高端算卡。这种情况下,产业链可能被迫分割,除非AI真的能达到AGI,并且美国集体认识到这一点。
今天统计局公布的1月份官方制造业PMI为49.1,首次跌破荣枯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算力的大跌影响了科技股情绪,PMI不及预期影响了制造业情绪,两者导致A股走弱。截至收盘,上证指数微跌0.06%,创业板指跌幅为2.73%,港股恒生指数涨幅为0.54%,恒生科技指数涨幅为0.46%,两市成交额缩量至1.1万亿,超过3400家下跌。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3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