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罗先生出院回家了。他是贵州省首例接受左心辅助装置(人工心脏)植入治疗终末期心力衰竭的患者。罗先生表示,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几个月里,医护人员对他非常关心和热情,他感激他们给了他第二次生命。昨晚,他兴奋、激动得一整晚未眠,终于可以出院与家人一起开心过年了。
46岁的罗先生是一名终末期心脏病患者,15年前因劳力性心悸、气促被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并在广东某医院接受了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置换术。八个月前,他的病情加重,无法下地活动,来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检查发现,由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较高,他不适合进行心脏移植,最好的治疗方案是植入“人工心脏”。
遵医附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刘达兴教授解释说,考虑到罗先生之前的心脏手术经历以及当前的身体状况,团队决定为他进行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手术。人工心脏是一种机械或生物机械装置,可以部分或完全替代自然心脏的功能,帮助患者恢复心脏功能或过渡到心脏移植阶段,甚至作为永久性治疗手段,对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至关重要。
经过两个多月的术前评估,2024年8月7日,遵医附院心力衰竭MDT专家团为罗先生实施了人工心脏植入手术。手术难度高、风险大、术后管理复杂,但在医护团队的共同努力下,罗先生顺利康复。现在,他的心衰症状基本消失,活动能力显著改善,达到了出院标准。
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填补了省内该领域的空白,使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能够在省内得到治疗。作为贵州省唯一拥有心脏移植资质的医院,遵医附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心力衰竭治疗体系,能够为患者提供综合诊治,带来更多生存希望。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3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