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完“猫税”,国内社交平台的海外用户已经开始筹备过大年,入乡随俗的速度之快令人惊讶。1月中旬,由于TikTok被封禁,大量被称为“TikTok难民”的社交媒体用户涌入中国社交平台,短短几天内,小红书变成了“国际书”,迎来了来自美国乃至世界各地的网友。
从最初的起中文名字、了解社交习惯,到临近春节时跟着教程学写春联、包饺子、封红包、等待春晚,外国用户在这个蛇年真切体验了一把沉浸式过春节。好客的中国网友用各种非遗技艺和中式美学待客,展示了高质量的文化互动,给一批批“赛博难民”带来了惊喜。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尤其是在唐人街街头舞龙舞狮、花车巡游等民俗活动从未缺席的情况下。春节的各种习俗已经传播到了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甚至成为法定假日。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春节成为人类共享的文化遗产。
“非遗”背书让春节更具热度,而社交平台上跨文化的共庆则不断带来新的惊喜。外国网友渴望了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春节作为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符号和传统习俗,能够极大满足他们的好奇心。社交媒体以图文、短视频为主的内容形式生动直观,适合展示春节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用户可以图文并茂地展示春节期间家里的布置,用短视频记录家人采买年货的热闹场景,这种真实、鲜活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共鸣。
良好的互动性促进了双方对春节文化的共享和理解,形成了良好的文化交流氛围。第一批外国网友过中国年,是春节文化在全球传播的生动体现。不满足于线上过年的行动派已经开始做攻略了。某平台数据显示,近期有大量海外用户搜索中国旅游相关信息。各地文旅部门迅速响应,发布英文宣传帖和宣传片,展示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例如,哈尔滨文旅发布的全英文宣传片展示了冰城独特的冰雕和雪景,吸引了许多美国网友的关注;广东文旅在评论区积极互动,打消了外国网友对某些梗的顾虑;四川文旅则利用大熊猫这一“顶流”吸引游客,并教授本地词汇“巴适”;山东文旅也上线双语宣传视频,诚挚邀请外国网友来赏景、品美食、体验中国文化。
借助多元传播渠道,互联网让世界成为“地球村”,春节文化得以更立体的方式展现在外国友人面前。今年,我们见证了春节升级为“国际年”。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3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