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进入倒计时,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迎利好。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财政部等六部委日前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被认为是中长期资金入市“施工图”。证监会主席吴清在1月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大事儿不过夜,更不能过年”。
这件关乎资本市场的“大事儿”既明确了中长期资金入市硬指标,又从建立适配长期投资的考核制度、投资政策、市场生态建设等方面作出针对性制度安排。
根据《实施方案》,未来三年公募基金持有A股流通市值每年至少增长10%,力争大型国有保险公司从2025年起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各类中长期资金都要全面建立实施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大幅降低国有商业保险公司当年度经营指标考核权重,细化明确全国社保基金五年以上长周期考核安排。
“对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制度性突破,可以说是解决了多年要解决没解决的问题。”吴清分析,实施长周期考核,能够有效熨平短期市场波动对业绩的影响。他表示,《实施方案》落地将进一步提升中长期资金的权益配置能力,稳步扩大投资规模,改善资本市场资金供给与结构,巩固资本市场回升向好的良好局面,也将有助于中长期资金提升长期投资回报,更好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理念,实现中长期资金保值增值、资本市场平稳健康运行、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性循环。
培育价值投资生态
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专业投资力量,公募基金、商业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被认为是维护市场平稳健康运行的“压舱石”“稳定器”。我国的实践案例之一是全国社保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从投资收益看,全国社保基金成立20多年来投资A股的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11.6%。
但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尚未有效进入资本市场。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平婧注意到,截至2025年1月22日,在已被纳入个人养老金产品目录的956只产品中,储蓄类产品占比达48.7%。同时,其他三类个人养老金产品(养老理财、养老保险和养老基金)中,权益资产占比也较低,“在投资过程中,中长期资金对于权益类资产仍处于低配。目前我国养老金、保险资金和银行理财规模合计已超过60万亿元,提高此类中长期资金入市对股票市场扩量、提质、促稳将具有重要意义。”
中长期资金为何入市意愿不高?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看来,过去,一些上市公司质量不高,导致A股投资回报偏低且波动性较大,影响了长期资金入市的意愿。对于上市公司质量不高背后的原因,罗志恒认为有三点,即分红、回购比例偏低,入口端优质供给不足、出口端退市数量偏少,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没有充分发挥以及事中上市公司持续监管不到位。
“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也作为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写入去年资本市场新“国九条”即《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吴清在上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证监会要以抓好《实施方案》落实落地为契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大政策供给,努力营造更加有利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性投资的市场生态。
他尤其提到将支持更多标杆性高科技企业登陆A股市场,同时加强上市公司持续监管,特别是进一步完善治理,不断提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多措并举做强活跃并购重组市场。“上市公司也要进一步增强主动回报投资者意识,更好通过现金分红、回购注销、股东增持等一些方式提高自身的吸引力,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标的。这是市场(稳健运行)重要的基础。”吴清说。
政策合力稳经济
实际上,六部委共同发布的《实施方案》除增强市场信心、活跃市场外,还为银行业发展注入活力。
“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银行业新的业务增长点。”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在上述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到前些天央行和证监会专门召开座谈会,“座谈会上金融机构普遍认为,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都是经营效益比较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有充分信心的优质企业”。
他还分享了一组数据,截至目前,金融机构已经和将近800家上市企业及主要股东达成合作意向,已经有超过300家上市公司公开披露打算申请股票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超过600亿元,“这里面市值百亿元以上的公司占比超过了四成,贷款按照利率优惠原则定价,平均利率水平大概在2%。”
“对商业银行而言,为上市公司客户的回购增持交易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可以成为服务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新通道,亦是自身业务发展的新蓝海。”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银行业协会研究专委会主任、中国金融学会副秘书长杨赫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相关业务有广阔市场需求的同时,政策支持也正提供助力,尤其是去年10月央行会同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创设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并结合市场关切降低自有资金比例要求、延长贷款最长期限等,对业务发展起到了正向激励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以来,央行会同证监会持续推进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落地,已开展两次操作,合计金额1050亿元。邹澜介绍,2024年10月操作的500亿元,已经全部用于融资增持股票。今年1月操作的550亿元,行业机构已经可以随时用于融资增持股票。
从多部门协同创设新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到共同推进形成具体政策举措、推动制度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加速入市的是多方合力。在杨赫看来,此次《实施方案》为后续各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引导和服务中长期资金入市提供了顶层设计,有助于有效提升部门间沟通与合作效率,增强政策合力,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堵点难点,同时向市场传递明确的政策信号,进而最大程度发挥政策的乘数效应。
他建议,未来进一步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还可从优化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的机制模式、提高跨境投融资便利性、完善并购重组及退市机制、提升与长期资金风险收益偏好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创新能力等方面探索出台更多有力措施。
罗志恒则注意到,《实施方案》延续了去年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以来的施策思路,即以资本市场改革为“排头兵”,与促消费、稳投资、强产业等政策形成合力,激发居民和企业的积极性,进而起到稳经济的效果。
“从长期看,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不仅有利于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还能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罗志恒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朱彩云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2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