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去谁家过年”成为重要话题。在传统习俗中,女方通常会和男方一起回男方家过年,但这种模式正在逐渐改变。
聪聪结婚一年多,夫妻二人都是独生子女,平时在外地工作,陪伴父母的时间不多。她决定今年过年时,自己陪自己的父母,丈夫陪他的父母。尽管公婆有些不满,但她还是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她的妈妈支持她,而爸爸则有些犹豫。
禾页也有类似的情况。她是湖南人,丈夫是东北人,两人结婚十多年。由于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差异,她选择了一种折衷的方式——旅行过年。经过冷战后,丈夫最终妥协了。
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靳小怡表示,婚姻正在从传统的嫁娶模式向双系并举、男女平等的模式转变。“回家过年本身是为了爱、亲情和陪伴,形式上并不重要。”她建议,夫妻之间、子女和老人之间应多些理解和让步,通过良好的沟通解决问题。
聪聪和丈夫分别来自河南和山东,两人都是独生子女,在武汉工作。去年因为丈夫出差,聪聪独自回娘家过年。今年他们计划分开过年,丈夫回山东,聪聪的父母来武汉和她一起过。聪聪认为这样可以让双方父母都得到陪伴,避免任何一方孤单。
禾页和丈夫在北京定居,有两个孩子。以往他们会去丈夫的东北老家过年,但由于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她选择了避开回老家,要么和父母在北京过年,要么出去旅游。她希望两家能够各自保持各自的观念,共同把孩子抚育成人。
赵女士是广东人,丈夫是河南人,有两个儿子。婚后她卖掉了在广东的房子,在河南买了房,并把公婆接来同住。由于过年期间家庭氛围压抑,她决定不再和公婆一起过年。去年除夕,她只带孩子们去看了一下爷爷奶奶。
古月和丈夫都是湖南人,没有孩子。他们计划今年把双方老人都接到广东中山过年,这样可以带父母去周边旅游。去年除夕,两家人中午在丈夫家吃饭,晚上在古月老家聚会。今年他们也打算继续这种方式,长辈们都很支持。
王女士和丈夫都是河南人,有一个孩子。她想回娘家过年,但丈夫不愿意,认为走亲戚费时费力,还要花钱送礼。王女士感到憋屈,最终丈夫答应开车陪她回家。她希望丈夫能理解她对娘家的感情,减少不必要的争吵。
这些故事反映了现代家庭在“去谁家过年”问题上的多样选择,体现了婚姻模式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2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