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一家退房开发商出现了。2025年,中交地产成为第一家宣布“退房”的开发商。1月21日晚间,该公司发布了三份公告,涉及业绩预亏、剥离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及退市风险警示。
受此消息影响,次日(22日)中交地产开盘跌停,尽管盘中有过拉升,但最终仍以跌停收盘。这家具有央企背景的开发商在经历了多年的挣扎后,终于难以支撑下去。
过去一年,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根据克而瑞数据,1月至12月,百强房企销售操盘金额同比下降28.1%,全口径千亿房企数量减少至11家。在这种环境下,中交地产的房地产开发业务难见起色。项目减值计提、费用化利息增加和降价促销等因素导致公司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3亿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7.33元/股。
2024年前三季度,中交地产的归母净利润为-15.3亿元,这意味着最后一个季度增加了近38亿元的亏损。算下来,2023年和2024年两年时间里,中交地产的净利润亏损了将近70亿元。回溯来看,2023年中交地产由盈转亏,对应-16.73亿元,而2019年至2022年的总利润仅为11.6亿元,相当于一年亏掉了四年的利润。近十年里,中交地产最赚钱的一年,归母净利润也只有8.1亿元。
业绩不佳也使中交地产面临退市风险。经初步测算,中交地产预计2024年度的期末归母净资产可能为负,待经审计后的年报正式披露后,公司股票可能会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为了保壳,中交地产决定剥离房地产业务,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中交房地产集团,交易采用现金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目前,具体交易标的的资产范围、交易价格等尚未确定,双方尚未签署任何协议。
截至2024年6月末,中交地产在北京、济南、青岛、南京等地持有房地产项目117个,土地总面积1045平方米,在建及待建面积997万平方米。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开发商剥离地产开发业务并不罕见。相比同行,中交地产的转型晚了一步,但控股股东的高度支持通过现金方式交易可极大补充其流动性。截至去年9月末,中交地产账面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66.4亿元,同期短债规模近323亿元,资金缺口明显。因缺钱引发的纠纷也在增加,例如四川省十一建向中交地产及子公司提起诉讼,要求支付工程款及利息。
数据显示,截至1月16日,除已披露的诉讼外,中交地产及下属子公司连续12个月内新增累计诉讼、仲裁案件金额合计约2.4亿元。中交地产也在努力补充流通资金,去年通过定增获得融资约4.38亿元,其中中交房地产集团贡献了一半份额。此外,中交地产一直在向控股股东借款,今年1月初的公告显示,借款本金余额已达155.91亿元,借款利率从7%下调至3.1%。
业内认为,若没有控股股东持续输血,中交地产恐怕坚持不到现在。即便剥离成功,中交地产现有的轻资产业务能否支撑起其转型后的发展仍是个问题。截至去年6月,中交地产共有4个出租项目,分别位于深圳、重庆、北京、盐城。这些项目的体量显然无法撑起当前的市值,保壳之后,中交地产将面临发展考验。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0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