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家过年呢?2025年春运于1月14日正式启动。这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运,也是有着8天春节长假的春运。我们再次迎来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亿万国人踏上返乡之路。
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自春运启动以来,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出行的人流量不断攀升,逐渐超越去年。1月21日(春运第8天),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到了23054.1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5.26%。铁路12306大数据预测显示,节前客流将在1月25日达到高峰。交通运输部门预计,2025年春运跨区域人员流动将达到90亿人次,铁路和民航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创下历史新纪录。
这背后是我们庞大的人口流动格局。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流动人口已达到3.76亿人,是1990年的16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测算,2020年我国人口流动参与度攀升至26.6%,中国正在从很少迁移的“乡土中国”转变为大规模、高频率迁移的“迁徙大国”。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经济发达地区,但也有更多人在本省或附近地区流动。20年前,我国有38.9%的人在跨省流动。到了2020年,本省内流动的比例略有提升,约占整体流动人口的66.8%。这意味着每3个流动人口中,就有1个是在省外生活。随着东部产业转移、西部大开发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东西部之间的发展更加均衡,也让更多人留在家乡工作。
在跨省迁徙中,广东、浙江吸纳的外来人数最多,上海、北京的外来人口占比最高。七普数据显示,广东以2962.2万的跨省流动人口数位居全国榜首,占广东总人口的23.5%。深圳、广州和东莞成为广东省外来人口最多的地方,三市合计占比65.35%。广东不仅吸引了粤东西北的省内流动人口,也广受广西、湖南等邻近省份的青睐。2020年,有693万人从广西来到广东,占了广西区外流动人口的85.5%。
浙江的人口增量仅次于广东,居第二位。除安徽外,在浙江的外来人口中,来自贵州的人数最多,为282.8万。早在1996年,浙江与贵州就结下了“山海情”,两地联系紧密。2018到2020年间,黔东南州实现有组织输出贫困劳动力赴浙江就业2.76万人。
我国庞大的人口流动背后,隐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七普数据表明,工作或学习是大多数人开启跨省生活的主要原因。中国经济第一强省、高校数量众多的广东,吸引了无数打工人和大学生前往。从七普新增的照料孙子女、为子女就学和养老康养三种原因中,可以看出中国当前年龄结构老化的现状,同时也体现了家庭化流动的趋势。不少老年人为了照料孙辈,来到了北京、上海等子女所在的地方,也有许多老人选择了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的地方旅居,比如“养老胜地”海南。
在外生活总是有那么多的理由,惦记的永远是那个家以及对生活的期许。春运返乡,不只是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也是一场满含期盼的归家之旅。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