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货运枢纽之争,中部再添一城。安徽希望打造一个强大的交通枢纽。作为长三角三大省会城市之一,合肥在国务院批复的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中被定位为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与南京和杭州相比,南京定位于东部产业创新中心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杭州则以全国数字经济创新中心和国际旅游目的地著称。合肥的优势在于其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的定位。近期,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安徽省综合交通发展能级提升行动方案》,提出推进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我国航空货运枢纽竞争激烈。一方面,长三角老牌机场群实力雄厚;另一方面,中西部城市的航空枢纽能力不断提升。合肥如何在这种环境下走出自己的航空枢纽建设之路是一个现实问题。
目前,合肥在航空客货运输方面落后于其他城市。2024年,合肥新桥机场的客运量在全国民航机场中仅排第37位,而南京、杭州、武汉、长沙等机场的客运量均超过3000万人次。货运方面,2023年合肥新桥机场货运量虽然增长近50%,但总量仅为11万吨多一点,远低于杭州(80万吨)、南京(38万吨)、武汉(20万吨)和长沙(17万吨)。
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合肥被列入第三梯队,与南京、杭州等一同在未来全国客货运航空网络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和周边强机场的影响,合肥机场客货流存在被虹吸的情况,航空货运能力跟不上安徽省外贸产业的发展需求。
为此,安徽已采取行动,计划通过补足合肥在货运规模、航线网络、市场主体等方面的短板,提升其航空枢纽地位。具体措施包括推进合肥国际港务区建设和提升合肥枢纽国际服务功能。
当前,全国各区域都在争建航空货运枢纽,货运产业格局不断变化。专家建议,安徽应突出合肥的中心地位,加强省内航空货运的核心枢纽建设,并尽快组建本土航司。此外,合肥还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主打差异化发展,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和中部崛起的机遇。
安徽已经在一些方面取得进展,如推进合肥机场东区国际货站扩建项目,预计2025年7月完工后将大幅提升货运吞吐量。同时,安徽也在加强与上海的合作,推动合肥成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的辅助分流与中转点,进一步提升国际货运航线与转运功能。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火星财经,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article/10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