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主办的一场研讨会上,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和北京市食品药品安全法治研究会联合发布了一份《“三品一械”直播带货消费调查报告》。报告显示,通过网络直播渠道购买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和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时,消费者最担心和遇到最多的问题是虚假宣传。
一些自称“医生”或“专家”的主播在直播间大肆宣传推广具有保健功能、医疗功能的产品。这些产品往往被夸大其词,声称能够治疗各种疾病,但实际上并没有相关标识。例如,有主播宣称某种药粉熏蒸和排汗药浴可以解决痛风和结石问题,甚至称其为“痛风的完美克星”。然而,这些产品并未经过正规审批,也没有相关标识。
专家指出,这种现象在“三品一械”领域尤为突出,需要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明确主播在直播间宣传推荐“三品一械”及相关食品行为的法律属性,细化违法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以规范直播带货行为。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期发布了多起涉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的典型案例。其中,一家公司在直播过程中对“薇旖美胶原蛋白”和“新肤源胶原蛋白”进行虚假宣传,声称多位明星使用了该产品,并称某款超声治疗仪是国内唯一获得NMPA认证的设备。经核实,该公司无法提供证据支持其宣传内容,最终被罚款20万元。
《消费调查报告》显示,受访者通过网络直播渠道购买“三品一械”产品时,最担心和遇到最多的都是虚假夸大宣传问题。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担心虚假夸大宣传问题,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曾遇到过此类问题。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介绍,根据广告法等相关规定,“三品一械”广告应当在发布前由广告审查机关对广告内容进行审查,未经审查不得发布。然而,在直播间内,主播宣传推荐“三品一械”产品的行为并未纳入有效监管,导致各种侵权问题频发。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消费调查报告》建议设立专门的“三品一械”主播培训体系,要求主播在开播前完成相关法律法规、产品知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此外,还应建立主播信用评分体系,激励主播自觉遵守规定。
除了规范主播行为外,平台也需承担更多责任。平台应对入驻的“三品一械”商家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合法经营资格。同时,加强对商家宣传内容的审核和管控,采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初步审核直播内容,设置人工复审环节,确保审核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此外,还需建立实时监测机制,对“三品一械”直播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确保投诉问题及时得到妥善解决。
专家认为,根治直播带货虚假宣传问题需要多措并举。一方面,加快完善监管体系,出台更为详细的补充细则和操作指南;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对直播内容的实时监控和自动识别。同时,建立信用监管体系,通过“黑名单”制度对屡次违规的直播主体进行记录和限制。监管部门还应创新监管方式,采取随机抽检与定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与直播平台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9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