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与印度的合作、纷争和冲突都有所增加。这导致了关于印度的信息在国内舆论中迅速激增。因此,我们国内的网民也开始逐渐熟悉这个之前并不太了解的国家。
通过观察印度政客的言论、媒体和网络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现象:从政府到民间,印度对中国的关注度极高。讨论中国已成为印度一个持续数十年的热门话题。
那么,为何印度对中国表现出如此强烈的关注,而中国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印度的关注却相对有限呢?
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60多年前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是无法回避的关键事件,它标志着中印两国对彼此看法的转折点。
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在我国并非一个广泛讨论的议题。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里,我们很少提及这场冲突。
不仅在战场上我们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摧枯拉朽;在国际外交领域,我国同样全面胜过印度。
然而,对于1962年的印度而言,那是一场国家精神上的灾难,一次近乎毁灭性的打击。
1962年,印度国内的状况如何?政治上,印度自建国仅十余年,尼赫鲁作为印度国父之一,其声望正盛。在国际舞台上,正值美苏冷战时期,印度则扮演了不结盟运动领袖的角色。在印度人民眼中,世界仅由三个强国主导:美国、苏联和印度。
然而,在对印自卫反击战中被我们打成猪头柄之后,尼赫鲁这位几乎被奉为印度半神的人物,声望一落千丈,成为众矢之的。作为第一批印度国父的最后一位,他在随后的几年里郁郁寡欢,最终离世。
印度倡导的不结盟运动,由于在战争期间印度向美、苏、英等国大量寻求援助,导致这一运动名存实亡。印度从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沦落为背弃自身政治原则、被国际社会所唾弃的弃儿。
对印度老百姓而言,原本认为自己是世界三强之一,结果一场败仗下来,发现自己的国家居然如此不堪一击。对印这一仗,我们见好就收,主动停手,连一丁点殖民和入侵印度的兴趣都没有,这更是让早就习惯了给人做小的、被人PUA的印度人无法释怀。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会对自己的手下败将印度如此不感冒?印度真的有这么差吗?
也正因此,自对印自卫反击战之后,印度就再也无法对中国释怀了。
然后就是中印两国的建国时间和人口基数,因为中印的起跑线上是差不多的,而且又同为当今仅有的两个人口超过14亿的大国,因此比较中印就成了一个天然的话题。
印度于1947年宣布独立,而我们的新中国则成立于1949年,两者在时间上相距不远。在独立建国之前,印度遭受了英国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剥削。同样,新中国成立之前,也经历了超过一个世纪的动荡与混乱。
从政治角度来看,印度并未经历类似中国的暴力革命,因此在国家制度建设方面,其基础并不如中国坚实。然而,从经济角度来看,印度在建国时的经济基础却比中国要强。总体而言,中印两国在建国初期的情况大致相当。
尽管如此,“相似”的中印两国,在1962年发生了冲突,中国轻松击败了印度。而在当今,无论是在国家还是社会发展指标上,中国都远超印度。再加上两国的人口规模也相近。所以,在印度,讨论中国是一门显学,称得上是印度人辩经中最重要的话题。
最后就是,印度之所以这么在意中国,当然也少不了美西方的挑拨怂恿。
昂撒人主导世界秩序已经有几个世纪了。在工业体系全面领先的时期,他们借助火炮的力量发声。随着自身优势不再那么明显,昂撒人的权谋策略同样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平衡各方势力、发动代理人战争、利用替罪羊消耗对手的实力,这些策略早已成为昂撒人的传统手段了。
中国日益强大,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开始发展之后,美欧西方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对象,能主动给中国制造麻烦。
随着中国的日益崛起,全球化使得世界各国,特别是那些经济落后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开始加速。美欧西方世界迫切需要一个能够主动为中国制造麻烦的对手。
因此,他们选择了印度。他们对印度连哄带骗,声称在西方的支持下,印度的工业和经济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第二个中国。
印度本身就有“中国情结”,尤其是在教育水平较低的民间更为普遍。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但是不管印度是怎么看我们的,我们中国人对印度的看法似乎一直就没怎么变过。印度民众虽然对中国充满好奇和热议,但我们对印度的态度则是“心中毫无波澜,甚至还有点想笑”。毕竟,无论是在国家建设还是国际地位上,我们始终都走在自己的路上,不急不躁。
可能对印度人来说,他们那种心态上的“对标”是一种无法消除的执念;而对我们而言,那段把印度“打成猪头柄”的回忆,则早已成了泛黄的历史一页。印度可能永远会在意中国,但我们只会不紧不慢地继续做自己。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8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