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褐色鸟群
今年电影市场之惨淡已无需我们多言。虽放眼全球来看,情况还算比较乐观,截止今日,全球票房前十中,依然有三部国产电影。面子虽好看,但是横向比较,这三部国产电影能够挤进前十,主要原因想必不是他们自己。
好莱坞老爷们今年软趴趴的,没几部能打的作品,春节档几个享受档期红利被保送的电影给市场托底,最终成了遮羞布,到现在都快过年了还是今年的“顶梁柱”。没有大洋彼岸和本国档期的帮忙,所谓的大片只有《异人之下》和《749局》这样的大烂片,2024年中国电影市场的事态就像美国大选那般一团乱麻,无可挽回。
如往年还有国产重工业电影、小成本惊喜之作的情态不同,今年一整年可谓是乏善可陈。老导演们不思进取炒冷饭,玩那套国外出人头地,国内唯唯诺诺的老把戏。国家电影局为了救市,扶一把受大导养老躺平影响,而急速下坠的电影市场,不停地引进经典老电影、国外艺术电影吸引观众。最终结果大家都看得到,还是不尽如人意。洋老爷肯定是指望不上,他们的自家电影不仅在国外被吐槽的狗血淋头,国内响应号召捐纳票钱的也寥寥无几。
有朋友必然会想到经济形势,说大环境和之前疫情连累了电影市场。可这一观点并不完全成立。美国大萧条时期正是经典好莱坞的黄金之日,二战后的意大利、苏联解体前后的东欧,都涌现出一批电影史上的佳作和大师。亚洲电影的代言人黑泽明、沟口健二等人都成长于废墟之中的日本列岛,国内民族危机时期左翼电影撑起了整个国家的颜面。
而我们则不然,今天可是历史上审查最为宽松的时期,也有最多样多元的宣发市场,怎么就稀里糊涂成了几近中国电影最黑暗的时期。大导们国外没能拿几个奖,国内也被自己人骂的狗血淋头。这个锅,怪经济怪审查显然是不适合的。到头来,必然要扣到我们的大导头上了。我们但凡考察一下近年来他们的作为,不难发现,无处不在的精于算计是价值观,持之以恒的不思进取是方法论,门可罗雀的惨淡票房,自然就成了令人痛惜的结果。
电影家和电影艺术想要发展,懒是万万使不得的。电影自诞生以来一直处在危机之中。在体育竞技、游戏厅、电视、家庭娱乐等娱乐方式的挑战之下,艺术家们不停地以技术和故事的革新做出回应。3d、彩色电影、宽银幕、反好莱坞叙事等新型技术与其他媒介形式抢夺观众的时间,拓宽自身的深度。
没有进取就没有电影艺术,没有变革就没有今天的电影世界。对电影而言,炒冷饭、抄作业等于自掘坟墓,经典好莱坞为何走向没落,我相信没有人会怪中东战争石油危机。超英片为何不受待见,也没有人会怪新冠疫情。大家只会总结为“固步自封”。过去是这样,今天的中国却不是这样。艺术家马失前蹄拍出烂片,大导和学者怪经济怪观众。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导演拍出真正的惊世之作,他们又说“民粹”“刻板”“”迎合市场““投机取巧”。总之,有些人一边玩堆砌学术名词,看似智力体操,横竖不过牵强附会、见风使舵。
被政府和各大电影制片厂养着的专家们对此可谓是驾轻就熟。他们的逻辑却往往是这样的。需要他们做电影批评时,烂片的主创若无根基,便是艺术耻辱,视而不见不屑一顾。而一旦片子里有人是皇亲国戚,即使观众认为再烂,他们就捧为艺术创新、大胆尝试的典范,遂写写应景的文章、开开仅有个把歪国宁的国际研讨会。大谈特谈意义和价值。早些年《逐梦演艺圈》居然惊动文艺评论界的巨擘扶轮椅过来贺喜,这几日,陆大导演的名作眼见臭了大街,遂喊上各类行业协会的大佬开会以正视听。
既有大佬惯着,又有打骂都不会还手的观众养着,还有财力雄厚的老板们保驾护航,名导自然就做起了旱涝保收的生意。电影票房不行就是观众审美有问题,演员表现不好那是因为黑粉太多了,特效糊的成了芝麻酱,美名其曰国内影视距好莱坞还差二十年。自然,与其提升自己,不如指责他人肯定是对的,靠着早年的灵光一现也可以博得观众们的认同,得以苟延残喘。
但是,正如同因此,本可以弯道超车的中国电影就这样被耽误了。今年在暑期档之前,中国票房领先北美。现在被反超一个身位,但凡大导们稍微给点力,本来今年是可以创造疫情之后中国票房真正超越北美的历史的。
我们都知道,好莱坞超英片本就疲软,几乎为强弩之末,人工智能使得电影又一次走在了十字路口。在欧美僵化的意识形态的指挥棒下,他们依旧不停谈着一些陈词滥调,不停写着那套打打闹闹亲亲抱抱的“we are ;family ”,张口闭口自由与爱情,抗争和奋斗。被大制片厂养着的他们谈起这些,正如同某些群体论独立思考那般可笑。
漫威超英是这样,《749局》、《满江红》也是这样。人工智能即将重塑包括电影在内的所有艺术形式,单一的欧美文化世界将要被改写。《流浪地球》这类难得的从人类命运出发歌颂集体主义精神的动容之作快要成了燎原的星火,欧美本就自己被大罢工和超英片折腾的行将就木,而我们自己,却快要放弃了难得的超越机会。大导们的借口有很多。老实人王晶虽贵为烂片之王,但诚恳起来还是颇为认真的,讲受制于老板,自己也想赚钱。大国师张艺谋虽也拍应景之作,但还算在题材和完成国家任务上有所贡献。拍出《上海堡垒》的滕华涛,虽一开始嘴硬,后面也承认自己用错了流量明星。
陆大导则一样都不沾,颇有创见的先讲自己艺术理想,为了拍片拼命搞副业,不断增删,颇有曹雪芹“一把辛酸泪”之感。成片一出来,被见多识广的观众弃之如敝履,立马使出传统艺能,发动水军洗白。
早已功成名就,却将自己塑造为“悲情英雄”。仗着同圈子的朋友把自己写进了除了学生没人看的教材里,遂骂观众没品味,评价其他的高票房电影是劣质强碱片。既不老实,也不虚心,更不诚恳,又当又立,俨然成了革命烈士,不过是不敢承认自己懒罢了。多少年了,还想玩着都市传说、怪兽大片、少年成长那套幼稚把戏。
观众们认可嘛,当然不是。不过,躲在大导们身后的老板们自然是喜闻乐见。这种替自己背锅,喊着“向我开炮”的打工人简直是背黑锅天选之子。疫情固然影响了现金流,和其他资方的投资兴趣。已经立项的作品未能上映,财报也必然不太好看。可碰上这么几位能与自己共情的大导演,正可以掩盖自身的蝇营狗苟。我们追寻今年大盘凄凄惨惨戚戚的原因,也必须要靠到他们那些又懒又胆小的心思上去。不敢轻易上马项目,非熟人的不投,非皇亲国戚的本子不看。满中国跑电影节,参加创投,意思意思施舍一下赏点钱,无非就想想扶持嫡系,非几大艺术院校的不选,非沾亲带故额不投,好像颇有艺术尊严。可电影局那边一旦有任务,听到了风声立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接过来再说,无论拍的怎么样先满足kpi。名导要铁树开花了,则是出钱出力,再让心仪的小咖们露个脸刷个存在感。
人工智能时代来了,没胆魄没能力从题材到技术认真思考和改变,把七十多的国际动作巨星换个脸,再来个不老的《传说》。如此炒冷饭消费情怀,观众必然喜怒参半,但片方的理由可是很多,一会尊老爱幼,老前辈不尊重不行,新人不给机会也不行。
一会“民族电影”“中国特色”,照搬照抄那些翻来覆去的故事情节。将人情世故和小圈子文化演绎地淋漓尽致。新人进不来,老人退不下。有事就怪疫情,怪时代变化,不知道“观众口味”,怪演艺圈人才素质不佳。这恐怕不是懒了,明眼人都知道看得出来,得是向坏和蠢靠拢了。
在另一些作品里,大导们不是搞中产神话,就是搞历史虚无。吃了经济发展时代的好处,便回过头来否定新中国的立国基础。人民群众不认这些倒反天罡的戏码,反过来又被批评没有审美、品味不够。
在大导不思进取、老板算盘打得精的前提下中国电影无论从票房,还是艺术品质的最好赶超时期恐怕要被浪费。虽说世界电影都存在下滑趋势,好莱坞对本国的影响也大不如从前。可是居然有人把七万块银幕拱手相让,心里想的还是压榨电影民工,讨大佬大导欢心,换达官显贵之厚爱,不顾民族文化尊严,不管技术演进趋势。
难道这些年来由以郭帆为代表的新锐导演们硬生生推开的中国电影产业升级的大门,真的要被这些固步自封的名导,被这些鼠目寸光的资本关上?难道在继制造业产业升级之后,文化产业也亟须面临升级的大时代中,中国电影工业却要毁于一个群体、一个阶层的傲慢和自大?
反观同样是在今年暑期上线的《黑神话悟空》,一款游戏销售额比整个暑期档票房还要多,作为一款单机游戏,除了游戏性本身追上了世界主流3A水准,在动画演出,文本内容,配乐歌词等方面都成为了国内文化产品的顶级标杆,充分展现了游戏作为第九艺术的无限包容性和创造力,也足够让很多影视文化从业者汗颜。主创冯骥三次登上央视采访,逻辑清晰洞察深刻,完美诠释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并阐述了讲好中国故事未必要讲中国自己的故事的理念。
虽然说单机市场的全球分发逻辑比电影市场有很大优势,表现形式的丰富性上电影也不如3A级游戏,但大荧幕上的电影永远属于自己独特的魅力。然而现在在游戏本身之外,本该是名导们干的事情也让游戏人干了,那名导们还能维持高高在上地位的凭依到底是什么?
中国的民族电影是全球化时代仅存的几个典范之一。我们谈起民族电影,谈的往往是独立、自主和自力更生,我们歌颂牺牲与勤奋,歌颂智慧和努力。敬佩不屈不挠的生命,赞扬战胜死亡的年轻。哪怕是由意识形态截然相反的人书写的电影史,也会为几代电影人的付出留下光辉的几笔。一旦失去了这个传统,无视历史和时代的呼唤,恐怕最后这个行业只会走向凋零之际,爱驰而恩绝被观众抛弃。
是选择成为郭帆冯骥,开拓进取,还是选择当“中国名导”,坐以待毙被历史抛弃?每一个文化从业者都到了该思考和决择的时候了。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6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