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各民族历史上长期密切交往交流交融而形成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包含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认同等诸多方面。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演进历程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壮大的根基与源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以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史为基础,夯实历史文化根基。
扎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土壤
中华民族共同体根植于五千多年中华文明的深厚土壤,形成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蕴含强大、坚韧、绵长的生命力。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坚持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阐释和运用。
“两个结合”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基本方向。“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尤为重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通过长期紧密的交往交流交融而自然形成的,是历史发展的结果。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饱含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思想文化养分,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重要根基与源泉。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高度重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研究,加强对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传承和转化利用,深入研究“大一统”思想及其现代价值,重视中华文明的赓续发展,传承和发展崇尚统一与和平、以民为本、“为政以德”的中华民族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唯其如此,才能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赋予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为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话语体系夯实学术根基。
遵循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
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确保其科学性、完备性的重要基础。
历史逻辑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基础逻辑。要理解和阐释今天中华民族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必须高度重视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逻辑,从历史中寻找答案,总结规律,汲取经验,获取启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历史上各民族长期紧密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从历史逻辑出发,从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入手,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牢牢抓住在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主流趋势,系统梳理中华民族从孕育萌芽、初步形成、发展壮大、基本定型到实现飞跃的历史过程,厘清中华民族从多元到一体的形成脉络。同时,深入分析探讨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生产中逐渐凝聚成牢固的中华民族实体这一历史事实,阐明“大一统”思想和正统观的重要作用,从历史视角探寻中华民族由多元汇聚为一体的内生动力,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全面、科学的叙述,揭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不绝的根本原因。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遵循中华民族发展的理论逻辑,进一步明确中华民族共同体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不断充实和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框架,构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理论体系,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道理、学理、哲理,形成立得住、说得通、传得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
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加强学科建设,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打造良好的学科平台,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涉及历史学、民族学、政治学、哲学、考古学、人类学、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具有突出的跨学科属性和综合性特点。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打通学科壁垒,把准研究方向,形成科研合力,推动各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其中历史学、民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研究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进程、演进规律等重大理论问题、基础问题意义重大。同时,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也是历史学、民族学的传统研究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研究优势和深厚的学术积淀。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重点要加强历史学、民族学学科建设,加大历史学、民族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确保历史学、民族学等相关学科的健康发展,为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提供坚实支撑。必须摆脱西方学术话语体系的错误影响,积极培育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推出立足中国历史、解读中国实践、回答中国问题的原创性理论成果,各学科协同合作,共同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成败的关键。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领域的人才培养,激发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打造一支政治可靠、学术一流、视野开阔、学风严谨、具有强烈的学术使命感、责任感和家国情怀的科研队伍,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特别是要加强对青年专家学者的培养,扶持冷门绝学学科人才,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把好方向、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事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历史是现实的基础,现实是历史的延伸。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历史研究是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系统的根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必须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以“两个结合”为指导思想,扎根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厚土壤,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发展的历史逻辑与理论逻辑,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尤其是要重视历史学、民族学的学科建设,关注冷门绝学学科的发展,推动各学科交叉融合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的发展创新,在历史研究的视野中加强对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研究阐释,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学术根基。这需要学术界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族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21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