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机构的介入,预示着算法将迎来合规发展的新阶段。
科技新知原创文章,作者江蓠,编辑蕨影。
2020年,一篇题为《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在网络上引起广泛关注,其中对外卖平台算法对骑手工作的影响引发了社会热议。当时,许多人在为受算法控制的骑手发声的同时,并未深刻认识到,在数字经济时代,自己也早已被平台算法编织的信息茧房所包围。
随着公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和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对平台大数据杀熟、纵容谣言等行为的指责越来越多。近期,拥有超过6亿日活用户的内容社区抖音,也陷入了算法争议的漩涡。特别是11月以来,先是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对张一鸣提出批评,后是前体操冠军吴柳芳事件与平台算法的关联受到质疑。
尽管抖音集团副总裁出面澄清,但关于这家内容平台巨头算法的利弊,相关讨论正在演变成一个社会性话题。
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秘书局等四部门发布了《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目的是深入解决“信息茧房”、诱导沉迷、大数据杀熟等问题。
监管机构的介入,意图为算法套上规范化发展的“紧箍咒”,与算法深度绑定的内容平台们,将如何平衡合规性、平台利益、用户体验之间的权重?
01 算法的负面影响,价值观之争再起
2013年,今日头条上线不久后,张一鸣发表了一篇名为《为佩奇关闭Google Reader的魄力叫好》的文章,其中对即将关闭的“用户自订阅”模式的Google Reader表达了看法,并提出了“更智能、更适合大众”的资讯方案,即基于算法的个性推荐。
这一方案,可以说为今日头条和抖音的日常运营奠定了基础。
内容平台基于算法的个性推荐具有明显优势:通过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内容,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粘性和平台活跃度。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创作者获得更多曝光机会。
抖音用户欣欣表示,个性化推荐让每个人的抖音都拥有了独特的“脸谱”,自己每天通过抖音观看短视频的时间可达3-4小时,但使用朋友的抖音时,很少刷到喜欢的内容,从而缩短了观看时间。
作为工作之余的低成本消遣,欣欣认为,通过观看感兴趣的短视频内容,能让自己感到放松。
然而,由海量创作者构成的内容生态也将算法的负面影响无限放大。
钟睒睒在11月20日的活动上,对张一鸣及抖音、今日头条的批评,主要针对的是谣言对其的伤害。吴柳芳事件中媒体对抖音平台的质疑,则怀疑其利用争议人物吸引流量。
对此,抖音副总裁李亮先后两次回应。
对于钟睒睒事件,李亮承认平台算法的科普不足、透明度不够,同时对谣言与网暴的识别与打击力度不够。
对于吴柳芳事件,李亮则表示,其粉丝增长与算法无关,完全是因为新闻事件引发的社会关注。
关于上述争议,我们不多作评论,但当平台对收益的追求体现在算法的应用中时,用户体验和平台利益之间的平衡点往往难以把握。
张一鸣早期的一句“算法没有价值观”,曾将依赖算法推荐的头条系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那么,算法究竟有没有价值观?
对此的讨论从未停歇。早在2022年北大国发院主办的“平台经济创新与治理”研讨会上,北大国发院经济学长聘副教授张俊妮就发表评论,尽管技术具有中立性,但设计算法的人拥有自己的价值观,“即使他未曾有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放进去,但是算法体现出来的效果可能是有价值观的。”
而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最近一次访谈中提到,更是将“算法的恶”从理论的角度得以坐实。
赫拉利表示,在社交媒体领域,算法已经无处不在;社交媒体应用AI算法,很大程度是为了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增加用户在平台的停留时间。
他以脸书为例:“如果你花更多的时间在脸书上,那么平台就可以让你看更多的广告,他们就可以收集更多的数据,然后卖给其他人或用户来生产新产品”。
而这一模式,也可以套用在包括抖音在内的国内社交平台身上。
谣言与网暴隐藏于个性化推荐的算法之下,用户体验与平台收益各有考量,在此情况下,似乎注定了现阶段内容平台和用户之间,悲喜并不能完全相通。
02 平台利益最大化,难逃“杀熟”嫌疑
作为算法应用衍生出的顽疾之一,大数据“杀熟”广泛存在于电商、外卖、网约车等各个在线平台。
抖音布局内容电商已久,也难以免俗。
抖音用户蓓蓓告诉「科技新知」,自己在平台双十二大促期间发现,同样满300减40的消费券,自己点击入口显示该消费券“已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72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