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内卷”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12月初,工信部公布了一系列新车型,包括小米YU7、阿维塔06、捷途山海T1、传祺S7以及新款秦PLUS DM-i等,这些车型无疑都是瞄准了年底购车热潮,希望借此机会再次提升销量。随着年底降价促销活动的开展,2024年的汽车市场似乎从价格战开始,也以价格战结束,竞争异常激烈。
然而,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同时,中国电动汽车在海外市场却展现出了不同的景象。根据巴西电动汽车协会的统计,在过去的1-10月里,中国车企在巴西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85.3%,如果再加上在中国生产的沃尔沃、MINI等品牌,几乎占据了整个市场。尽管总量仅有4万多台,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了近20倍,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在泰国,尽管整个2024年车市表现不佳,但新能源汽车市场却异常坚挺,渗透率稳定在10%以上。中国品牌的汽车合力将价格高昂的特斯拉挤出了市场前十。在欧洲小国匈牙利,比亚迪连续三个月销量排名第一,再次证明了中国电动汽车的竞争力。
我们通常将目光投向德国、法国、美国等传统汽车强国,认为只有进入这些市场才算成功。但实际上,这些国家拥有完善的汽车工业,直接进入可能会引发保护主义。因此,中国汽车的出海策略实际上是效仿上世纪韩国汽车的“农村包围城市”战略,先占领东南亚、中东、南美等门槛较低的地区,然后逐步渗透到欧美市场。
在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区,中国新能源汽车以其性价比高而受到欢迎。以巴西为例,三厢丰田雅力士和雪铁龙C3在当地的起售价分别为10.4万雷亚尔(约12.4万人民币)和8.8万雷亚尔(约10.5万人民币),销量分别为19192辆和17993辆。这些车型在入门级细分市场上表现不错,但配置简陋,与中国品牌的比亚迪海豚相比,后者在配置上具有明显优势,尽管价格高出50%,但仍然在当地卖出了13835辆。
在发达国家,中国汽车的低价策略也取得了成功。例如,在澳大利亚,中国品牌的海豹车型以49888澳元(约23万人民币)的价格进入市场,迫使特斯拉降价。名爵4以30990澳元(约14.3万人民币)的价格外加10年保修,最终在10月首次超越特斯拉,成为澳洲销量冠军。
然而,除了价格竞争,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还面临其他挑战,如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以泰国为例,由于依赖进口天然气发电,电费较高,导致电动汽车主要在家充电,充电桩企业难以发展。泰国政府正在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发展基建和清洁能源,目标是五年内将可再生能源占比提高到50%。
巴西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上世纪石油危机后,巴西政府开始发展乙醇汽油,汽油中30%为酒精。巴西人对乙醇汽油并不感兴趣,同时巴西也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是全球第六大太阳能发电国。因此,无论是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车,进入巴西市场都没有太大阻力。
在国际合作方面,许多国家都抱着合作共赢的态度。例如,泰国近两年从免关税到本土建厂减关税,吸引了比亚迪、哪吒、上汽、长城等厂商在当地建厂。巴西则加速招商引资,让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并打造完整的新能源体系。今年4月,比亚迪计划收购福特在巴西废弃的工厂,最终在巴西总统卢拉的促成下达成交易。
尽管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仍需警惕质量问题。过去,韩国汽车依靠极致的降本策略风靡全球,但到了90年代,金属搅拌发动机、神经质的变速箱等问题导致韩国车花了十多年时间来修复形象。中国摩托车企业在东南亚的低价竞争也遭遇了失败。因此,中国汽车的未来将取决于其质量,只有提升全球车型的质量,才是中国汽车出海的当务之急。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