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十力:论性智与量智及玄学方法

承寄《思想与时代》第十三期评《新论》一文,其后有疑问三点,复承嘱答复。吾大病初痊,老来不易恢复康健,意兴萧索,略酬明问,不得畅所怀也。第一,贤者认为吾之玄学方法非纯恃性智或体认,实亦兼恃量智,此见甚是。但若疑吾有轻量智之嫌,则或于吾书有未仔细看也。又《量论》未作,则吾之意思隐而不彰者实多,又向未有接谈之机会,宜贤者不尽悉素怀也。此一问题实在太广大,每以为东西学术之根本异处当于此中注意,大文第二疑点实与此中密切相关。吾三十年来含蓄许多意思,欲俟《量论》畅发。而以神经衰弱,为漏髓病所苦,一旦凝思构文,此病辄发,便不可支,此苦非旁人可喻。又谈理之文字,不可稍涉苟且,宋玉之赋美人,谓“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施朱则太赤,傅粉则太白”,审美如是,论文亦似之。哲学文字,其于义理分际谨严盖亦如此。朱子为《四书集注》,自云“字字皆经秤量”,此非深于理者无从知此意也。佛家以幽赞玄义之文辞归之工巧心,(工巧二字勿作世俗的意义会去。)有味哉!世俗可与语此耶?每见相识,怪吾着书之难,曰:“何不坐而言,令从游纪述?”吾闻之,俯首而叹:此辈以为天下无不可明白说出的道理,说出即录下,便成着述。如此见解,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吾谁与言?又凡喻之于心者,出诸口便困;口头有时勉强道得者,形之文字又觉无限艰难。逻辑律令,其难犹次,深入其阻而显出之;遍历其广博而如量以达,无有漏义,则难之又难。且文章之事,纯是精神气力之表现,精气亏乏,虽胸罗万理,无可倾囊而出。偶为语录式之笔语,则在今日似不适应群机,今欲昌明一种学术,总以系统的论着为宜。吾少孤苦,极人生难堪之境,中年困学,加以病患,初犹不敢轻为着作,年邻半百,始有意乎斯文,而精气已不堪用矣。今迫六十,更复何言!《新论》语体本若以文学眼光观之,自是短阙;若仅作谈理文字看去,则每下一义,每置一字,皆经周察审虑,无有丝毫苟且,期于字字见吾之心肝脏腑而已。若夫辞义往复,百变不离其宗,期于达意,孔子曰“书之重,辞之复”,呜呼!不可不察也。“其中必有美者焉”,(《春秋繁露》。)非精义入神,诚难知制作之不易。《量论》之所以难写出者,自度精气只如此,欲本不苟之心作去,乃大不易耳。然此书不作,则于《新论》之了解要不无阂碍,不卜将有作者起而弥吾缺憾否耶?上来许多枝蔓谈,聊为贤者倾吐,此后将正酬来难。
东方学术,无论此土儒道及印度释宗,要归见体,此无疑义。但其从入之途,则有顿超直悟者,乃上根利器也;亦有婉转迂回、久历艰辛而后忽遇明珠者,根器虽钝,及其成功,一也。(明珠喻性智,前所谓顿超直悟亦即于此超悟而已。至此,则迂回者与顿悟合辄,所谓殊途同归也。)性智是本心之异名,亦即是本体之异名。见体云者,非别以一心来见此本心,乃即本心之自觉自证,说名“见体”,此义确定,不可倾摇,玄学究极在此。如何说不纯恃性智或体认耶?(纯恃二字吃紧。)此处容着得丝毫疑情耶?此非量智安足处所,宁待深言。顿超直悟人,当下觌体承当,不由推求,不循阶级,宗门大德,皆此境界,颜子、蒙庄、僧肇、辅嗣、明道、象山、阳明诸先生,虽所造有浅深,要同一路向也。根器钝者,难免迂回,其触处致力全凭量智作用。探索不厌支离,征测尤期破碎,以此综事办物,功必由斯,以此求道,(道,谓本体。)岂不远而!但使心诚求之,久而无得,终必悟其所凭之具。(具,谓量智。)为不适用。一旦废然,(不信任量智有无限的效能。)反之即是,(反之即得性智。)宋人小词“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正谓此也。故玄学见体,唯是性智,不兼量智,是义决定,不应狐疑。会六艺之要归,(孔门标六艺。)通三玄之最旨,(魏晋人标三玄。)约四子之精微,(宋明诸师标四子。)极空有之了义,(佛家大小乘不外空有两轮。)以吾说证之,未见其有一焉或偶相戾者也。斯乃千圣同符,百王共轨,非有意为合,乃神悟之玄符耳。
然玄学要不可遮拨量智者,见体以后大有事在。若谓直透本原便已千了百当,以此为学,终是沦空滞寂,隳废大用,毕竟与本体不相应。譬之游断航绝港而蕲至于海,何其谬耶?大人之学,由修养以几于见道,(见道,即见体之谓。)唯保任固有性智,而无以染习障之,无以私意乱之,使真宰恒时昭然于中,不昏不昧,只此是万化根原,通物我为一,阳明咏良知诗:“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实了义语也。此种境地,岂可由量智入手得来?然到此境地却又不可废量智。须知:量智云者,一切行乎日用,辨物析理,极思察推征之能事,而不容废绝者也。但有万不可忽者,若性智障蔽不显,则所有量智唯是迷妄逐物,纵或偶有一隙之明,要不足恃。人生唯沦溺于现实生活中,丧其神明以成乎顽然之一物,是可哀可惨之极也。若修养不懈,性智显发,(此即见体时。)则日用间一任性智流行于万物交错、万感纷纶之际,而无遗物以耽空、屏事以溺寂。至静之中,神思渊然,于物无遗,而于物无滞,是所谓性智流行者,亦即是量智。但此云量智,乃性智之发用,与前云性智障蔽不显时之量智,绝非同物。从上圣哲为一大事因缘出世,兢兢于明体立极之学,岂无故哉!得此学者,方成乎人,方善其生;否则丧其生而不人矣。然若谓见体便游乎绝待,可以废绝量智;抑或看轻量智,以格物致知之学为俗学,无与于大道,此则前贤所常蹈其弊,而吾侪不可复以之自误而误人也。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6958.html

(0)
sengcheng的头像sengcheng
上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11:08
下一篇 2024年12月17日 上午11:08

相关推荐

  • 熊十力:论为人与为学

    陈聚英初见师,请示看何书。师语之曰:且勿遽说看何书。汝欲堂堂巍巍作一个人,须早自定终身趋向,将为事业家乎?将为学问家乎?如为学问家,则将专治科学乎?抑将专治哲学或文学等乎?如为事业家,则将为政治家乎?或为农工等实业家乎?此类趋向决定,然后萃全力以赴吾所欲达之的,决不中道而废。又趋向既定,则求学亦自有专精。如趋向实业,则所学者,即某种实业之专门知识也。趋向政治…

    思想 2024年12月17日
    700
  • 罗雅琳:如何呈现民众之“美”?

    一、作为“难题”的民众之“美” 如何在遵循政治逻辑和艺术逻辑的前提下呈现出民众之“美”,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左翼戏剧所遇到的一个难题。这个难题并不仅在戏剧中存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丁玲的小说《水》发表后所遭遇的一系列批评,都围绕着如何正确书写作为新兴力量的底层民众这一问题展开。不过,在戏剧舞台上,这一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戏剧角…

    思想 2024年12月17日
    700
  • 熊十力:与诸生谈《新唯识论》大要

    《新论》以体用不二,阐明万化根本原理。救正佛家分截法相是生灭,法性是不生灭,将性相打作二片,及西洋哲学家谈实体与现象每欠圆融之锢疾。​(救正,至此为句。​)此当首先注意。​《新论》鄂印本,中卷后记,释体用,释体常,释理三篇,至为扼要。初学宜熟玩。东方诸大学派谈本体者,证会所至,各有发挥。约举三家。一,印度佛家,唯以空寂显体。佛家大小乘,派别极繁,互相攻难。而…

    思想 2024年12月17日
    600
  • 刘师培:文学辩体

    此篇以阮氏《文笔对》为主,特所引群书,以类相从,各附案词,以明文轨。《晋书·蔡谟传》​:文笔论议,有集行于世。《宋书·傅亮传》​:高祖登庸之始,文笔皆是记室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史王诞。《北史·魏高祖纪》​:有大文笔,马上口授。《魏书·温子昇传》​:台中文笔,皆子昇为之。《北史·温子昇传》​:张皋写子昇文笔,传于江外。《北齐书·李广传》​:毕义云集其文笔…

    思想 2024年12月17日
    500
  • 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概论

    物成而丽,交错发形,分动而明,刚柔判象,在物佥然,文亦犹之。惟是捈欲通,纮埏实同,偶类齐音,中邦臻极。何则?准声署字,修短揆均,字必单音,所施斯适。远国异人,书违颉诵,翰藻弗殊,侔均斯逊。是则音泮轾轩,象昭明两,比物丑类,泯踦从齐,切响浮声,引同协异,乃禹域所独然,殊方所未有也。 此一则明俪文律诗为诸夏所独有,今与外域文学竞长,惟资斯体。《易大传》曰:​“物…

    思想 2024年12月17日
    8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