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2”购物节即将来临,你的购物车是否已经装满了心仪的商品?在点击下单之前,请务必三思而后行。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双11”期间,我国各直播电商平台累计销售额高达33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50%。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背后,直播带货行业也存在着不少阴暗面。近年来,法院在审理相关案件时发现,一些不法分子通过打造虚假的悲惨人设、虚构比价链接、私下交易售假等手段,欺骗消费者,牟取暴利。面对这些“造假”的直播带货,消费者该如何防范?相关部门又该如何进行治理和监管?针对这些问题,海淀法院的法官们依据真实案例给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人设造假的问题。为了吸引粉丝,一些主播会刻意打造虚假的人设,比如虚构悲惨的身世。以“凉山孟阳”为例,她自称是一个父母双亡、辍学在家照顾弟妹的贫困女孩,每天只能吃土豆。然而,实际上,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父母健在,家庭条件还算富裕。通过虚构人设,“凉山孟阳”吸引了大量粉丝,然后开始带货“凉山农特产品”。但这只是一个噱头,她低价购入非凉山农副产品,贴上“大凉山”的商品标签,通过直播销售假冒大凉山原生态农特产品,非法牟利1000万元。最终,法院认定她构成虚假广告罪,判处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虚假比价的问题。在直播间,一些主播会拿着一张购物页面截图,声称某款商品在某个商城平台上售价为7980元,而在他们的直播间只需998元。然而,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商城平台店铺是主播和电商平台联手操作的,商品的真实价格只有798元。这种虚假比价的行为构成了价格欺诈,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对此,法官建议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不要轻易相信主播的引导,而应该在多个购物平台搜索相关产品,了解真实的价格,避免上当受骗。
最后,我们来看看私下售假的问题。在一些直播平台上,一些主播会引导消费者通过私下交易的方式购买商品。然而,这种私下交易存在多重风险,包括资金安全、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等。一旦发生纠纷,消费者很难维权。因此,法官提醒消费者,在直播购物时,尽量选择正规的平台进行交易,避免私下交易带来的风险。
总之,面对直播带货行业的各种乱象,消费者在购物时要保持警惕,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治理和监管,共同维护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购物环境。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