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中国金融退休官员提出,面对特朗普可能的各种打压,“从经济学角度看,不报复是一种最优解”。这个说法对还是不对呢?
首先,面对美方的打压围堵措施,中方会基于国家整体利益考虑,予以应对。具体举措相当于一个“综合的工具箱”,是组合式、复合式、体系化的,而不应以简单的“报复”和“不报复”来概括。
应对措施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加强与对手沟通,重新谈合同,重新分配市场利益;二是在不能改变对方做法时,采取保守措施减少外部伤害;三是报复对方,促使对方回到遵守规则的正路上来。凡是需要对等报复或错位报复的,都是相对严重的举措,必须做出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反应。不报复是有前提的,不是无前提的。
第二,经济学原理并不支持放弃报复措施,但中方会综合考虑是否启动这个程序。
现代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市场规律配置生产要素,达到生产效率的最优化,按照多劳多得原则,根据各方投入资源比例大小进行分配,同时要保有滚动发展的实力。按照这样的经济学原理,当一个国家拼命限制另外一个国家正常发展和正常竞争时,后者予以反制是十分正常的。
既然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配置,那么,阻挡全球化要素配置的国家或政治力量就应该对他们的破坏性行为负责。而从经济利益来看,报复美国需要付出一些成本,但不报复也不可能省下这笔成本。具体说,在贸易战状态下,中方不主动减少从美国进口,美国对华出口也会减少;中国不主动采取限制对美输出关键物资等措施,美方只能更加肆无忌惮。所以,报复具有必然性,但中方会综合考虑是否启动这个程序。
第三,一些人设想的完全不采取“不报复”场景根本不存在,认为“心善可以代替斗争”是极其幼稚的。
针对“对美不报复论”,有几位学者发表了看法。有的说,不要以为特朗普2.0版来了,中美贸易就大打出手,这完全不符合今天中美两国的经贸联系和共同利益。有的说,贸易战来临,既不能不还手,又不能两败俱伤。有的说,中美贸易战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扩大,将拖累中国经济增长下降两个百分点。有的说,发表“对美不报复论”的人,是在贸易战2.0来临前,替官方提前外宣和铺垫,让民众不要走极端。
我认为,上述说法都基于一个错误假设:美方打压中国时,中国应该忍让,因为中国经不住打压。问题是,对手不会因为你经不住打压就不打压,也不会因为你跪地求饶就不索取。报复本身就是化解打压效应的重要手段。由此,是否大打出手、是否导致两败俱伤、是否只拖累中国GDP增速下降而不拖累美国、民众在斗争中是否会走极端,都不会因为由是否采取报复手段而决定的,而是综合因素决定的。
从中国经济体量、内需潜力、中国与非美国贸易伙伴的合作潜力、中国对外合作整体机制来看,中国应对美国挑战的底气是完全充足的。更何况,美国打压中国从来就不是“只输出危机不输入危机”的模式,谁打贸易战谁就应该买单,中方为什么单方面怕呢?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坦坦荡荡迎战,才是正道。打和谈,都是双方决定的,都不是一方决定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火星财经系信息发布平台。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5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