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2024年12月3日13时5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主要用于卫星通信、广播电视、数据传输等业务,并开展相关技术试验验证。至此,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实现了我国首个单一型号100次宇航发射,创造了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历程中的新纪录。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代号 CZ-3B),简称长三乙火箭,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发的一型三级液体捆绑式运载火箭。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为芯级,捆绑四个液体助推器构成。其一子级、助推器和二子级使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作为推进剂,三子级则使用效能更高的液氢和液氧。全箭起飞质量 425 吨,全长 54.838 米,一、二子级直径 3.35 米、助推器直径 2.25 米,三子级直径 3.0 米,卫星整流罩最大直径 4.0 米。
长三乙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其运载能力达到 5.1 吨,是中国用于商业卫星发射服务的主力火箭。该型火箭于 1986 年开始研发,1996 年 2 月 15 日首飞失败,经过整改后,1997 年 8 月 20 日发射成功。
长三乙自 1996 年首飞到完成 100 次发射历时 28 年,是我国宇航发射次数最多的单一型号,发射成功率达到 98.6%。自 2011 年开始,长三乙火箭平均每年要发射约 7 次,高峰时期每年发射 8—11 次。研制团队提出组批生产管理模式,实现流水线式柔性作业的运载火箭批生产。
长三乙运载火箭的发展可谓波澜壮阔。1989 年 7 月,一院开始进行长三乙火箭的总体方案设计。1992 年,在长三甲火箭尚未首飞、长三乙火箭尚未完成立项的情况下,研制团队就拿着火箭设计图纸前往美欧航天大国进行 “游说”,并取得显著成果,签订了多个发射任务合同,快速牵引长三乙火箭在不到 3 年时间内完成国家立项。1996 年 2 月 15 日,长三乙火箭首飞遭遇重大失利,但研制人员第一时间投入故障检测,提出改进措施并通过国际独立专家评审团评审,衍生出著名的 “双五条归零”。1997 年 8 月 20 日,长三乙火箭发射成功。此后,长三乙不断创造辉煌,2024 年 12 月 3 日,长三乙完成我国首个单一型号 100 次宇航发射,历时 28 年。它与我国嫦娥工程、北斗卫星、通信卫星等重大工程任务紧密相连,自 2000 年 10 月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起,至 2024 年 9 月,成功护送 64 颗北斗导航卫星升空,发射成功率达 100%。2013 年和 2018 年,先后将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还承担了多个国际和国内的通信卫星发射任务,如委星 1 号、巴星 1R、尼星 1R、亚太七号、中星十一号、中星十二号等。
长三乙火箭从方案设计时就采用了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设计思路,对后续长征系列火箭的发展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三级火箭采用低温氢氧发动机,技术难度大但推力更大。
长三乙运载火箭作为我国航天领域的重要力量,在发展历程中历经波折却始终砥砺前行。其独特的设计思路、高发射成功率、丰富的发射任务以及先进的技术特点,使其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中流砥柱,为我国的航天探索和国家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在国内重大工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还在国际航天合作中展现了中国的实力和担当。未来,长三乙运载火箭有望继续书写辉煌,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下是长三乙运载火箭的部分发射记录:
1996 年 2 月 15 日:首次发射国际 708 通信卫星失败。
1997 年 8 月 20 日:成功将美国劳拉公司为菲律宾制造的 “马步海” 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1997 年 10 月 17 日:把劳拉公司生产的亚太 2r 卫星精确地送入预定轨道。
2000 年 10 月:发射我国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
2013 年:将嫦娥三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2018 年:把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
2024 年 2 月 29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1 星。
2024 年 8 月 1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2 星。
2024 年 9 月 19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与远征一号上面级,成功发射第 59、60 颗北斗导航卫星。
2024 年 10 月 10 日:在西昌发射场 2 号工位成功发射卫星互联网高轨卫星 03 星。
2024 年 12 月 3 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十三号,完成了第 100 次宇航发射。
“关注人类迈向太空的每一步”
获取更多资讯
请关注“太空小蚂蜂”公众号
主题测试文章,只做测试使用。发布者:sengcheng,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sengcheng.com/14627.html